近日,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王非课题组在精神病学领域权威期刊《Translational Psychiatry》(影响因子6.2,JCR Q1)发表了题为“Dissociation of self and mother-related processing in abstinent heroin misuser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深入探讨了中国戒断期海洛因使用者的自我优势效应和母亲优势效应,揭示了药物成瘾对这些关键认知机制的影响。

以往研究发现,大脑会优先加工与自我相关的信息,这一现象被称为自我优势效应,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在东亚文化中,个体往往将母亲纳入自我概念,从而表现出母亲优势效应。然而,药物成瘾如何影响这些效应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研究团队通过三项实验考察了药物成瘾人群在自我与母亲相关信息处理上的差异。第一项实验采用自我匹配任务,发现药物成瘾群体表现出与健康对照组类似的自我优势效应,但其母亲优势效应显著减弱。第二项实验采用自我参照任务,将上述发现拓展至记忆层面。第三项实验进一步发现,药物成瘾相关指标与母亲优势效应的减弱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提示其具有临床意义。这些发现凸显了在戒毒干预中加强对重要他人线索关注的必要性,为成瘾干预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第一作者为我系博士毕业生梁琼丹,第二作者为我系博士研究生张永发;我系王非副教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陆林院士与黄薛冰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了云南省第五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大力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398-025-03594-y
教师简介
王非

心理与认知科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自我认知、文化思维、心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