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

资源 1

当前位置: 首页 > 合作交流 > 社会服务 > 正文

第一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公益培训班圆满完成

日期:2025-01-14

浏览次数: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公益培训”项目是由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负责研发,专门针对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开展的培训课程。课程内容以中国传统文化智慧为底蕴,以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为切入点,通过“小我”(自己)和“大我”(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介绍,引导教师学习“如何帮助孩子们学会‘寓小我于大我’、‘利他互助’、‘利他自利’等。此培训项目的长远目标为帮助儿童青少年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从小培养利他互助的好习惯,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全面健康的成长。

2024年11月14日-2024年11月17日,第一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公益培训班圆满完成,自全国十个省市地区的50名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

由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教授李虹老师带来的课程《当心理学遇到传统文化》向学员们介绍了将传统文化引入心理学的必要性,讲解了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心理活动过程,分析了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标准,并向学员们分享了若波行动的实践方案。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王志远老师《中国传统 中国智慧 中国精神》的理论课程体系宏大,王志远老师深入浅出,分享了他多年在中国传统、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文化领域的深入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的王文静教授给学员们讲授了一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如何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课程,王文静老师娓娓道来,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传承的价值和意义,分享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经验。

来自兰州大学的副教授彭贤老师主讲了课程《正念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彭贤老师理论结合实践,介绍了正念是如何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并带领大家体验了几种不同的正念实践方法。

最后,来自北京教育学院的黄琳妍老师在课程《传统文化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活动方案设计与实施》中介绍了传统文化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活动方案,帮助学员们更好地开展相关实践。

为了保证培训效果最大化,此次培训除各主题模块的课程外还安排了正式的开班仪式,组成了学习小组,组织了晚间的学习研讨和分享,从而保证学员能够进行充分地学习和交流。

培训期间学员们饱含学习热情,积极认真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为后续实践及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闭

Copyright © 2002 - 2025 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