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资源 1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术活动 > 正文

心理与认知科学系学术沙龙预告—宛小昂课题组

日期:2024-12-23

浏览次数:

活动日期 2024年12月26日14:30 活动地点 伟清楼306

时间:2024年12月26日14:30

地点:伟清楼306


报告一:跨现实人智共同经历社会联结与共情的影响

报告人:钱一铭(2022级博士研究生)

内容:社会环境中,人们经常与他人一起经历各种事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体逐渐融入到人类的日常活动中,它们也能够与人类一起去经历各类事件。这些人工智能体能够以无实体的形式存在于数字空间,也可以作为实体机器人存在于物理空间。以往研究表明,共同经历可以促进人际关系。但是,共同经历对人际关系的积极影响是否也可以迁移到人类与人工智能体间的关系(人智关系)之中,目前仍是未知的。考虑到社会关系与社会联结和共情紧密相关,我们通过两个实验分别探究了人类在数字化与物理空间和智能体的共同经历是否会影响他们之间的社会联结以及人类对人工智能体的共情。本研究结果为共同经历的积极影响提供了更多实证证据,也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人智共生关系提供了实践价值。


报告二:人智互动助推健康饮食

报告人:郭曦玉(2023级博士研究生)

内容:摄入过度的肉类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还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需要采取一些干预措施来减少人们的肉类消耗。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聊天机器人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不仅可以通过语音命令或文本聊天来模拟人类对话,也可以作为用户的虚拟助手。我们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通过让聊天机器人传递健康相关的信息是否可以助推个体做出更健康的食物选择。在实验一中,被试观看用户与聊天机器人互动的对话截图。在实验二中,被试实际与聊天机器人互动。两个实验的结果一致表明,人们在接收到聊天机器人传递的健康相关的信息后会比接收信息前做出更健康的食物选择。本研究结果为利用聊天机器人助推健康饮食提供实证依据,也为利用人智互动进行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报告三:虚拟食物美学味觉感知的跨现实影响

报告人:刘梦颖(2024级博士研究生)

内容:本课题组以往的研究已揭示了数字空间中的视觉信息对味觉感知的跨通道影响。本研究通过两项实验探究虚拟现实的食物美学对个体在物理世界中食物味觉体验的影响及其机制。在实验一中,被试在数字空间中到具有美感的或随意摆盘的食物,同时在物理空间中品尝与虚拟食物一致或不一致的真实食物。结果表明,无论虚拟真实食物是否一致,被试对真实食物的味觉评价都会受到虚拟食物美学的影响。在实验二中,我们探究了味觉熟悉度对上述跨现实影响的调节作用,发现只有当被试不熟悉食物味道时,他们对食物的味觉和偏好评价才会受到虚拟食物摆盘美学的影响。总之,来自数字空间的审美线索可以与来自物理空间的感官体验融合,从而影响消费者对真实食物的体验。这些研究发现为利用虚拟现实影响消费者饮食行为提供实证依据。


报告四:音乐和食物之间的跨通道一致性:行为表现与计算机制

报告人:邱林波(2021级博士研究生)

内容:人们听音乐常常会在脑海中产生一些画面,这种对于画面的想象被称为音乐诱发的视觉意象。在音乐诱发的视觉意象中,空间特征(例如,自然或城市)是最突出的特征之一,而人们又会将不同的场景和食物联结在一起。在本研究中,我们探究了不同主题的中国民乐和不同类型的食物组合之间是否存在跨通道一致性,以及这种跨通道一致性是否与心理意象有关。我们也区分了音乐和食物组合之间的一致性是基于简单的语义联结还是更高层级的联结,并且通过层级漂移扩散模型在相应的选择任务中发现了一致性存在的间接证据。本研究的结果揭示了复杂线索之间的一致性,也为环境音乐如何助推更健康的饮食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致谢:以上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部面上项目72372081的支持。

关闭

Copyright © 2002 - 2025 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